本文深度解读尽善尽美的美善统一原理,溯源孔子《论语》经典论述。结合精密制造、艺术创作等8类完美典范,辨析其与十全十美的哲学差异,揭示道德价值+表现形式的双维标准。适用于艺术批评及质量管理工作。

成语拼音

jn shn jn měi(注:尽指极致,善指内容,美指形式)

成语出处

春秋孔子《论语八佾》:子谓《韶》:'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'谓《武》:'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'(这是最早的美善关系论述)

意思解释

核心维度: 善(道德价值)+ 美(表现形式)

实际含义: 形容事物内容和形式都达到完美的极致(如:这场演出堪称尽善尽美)。含最高评价色彩,表现理想境界。

关键点分析

双维统一: 建立内容价值与表现形式平衡统一的评判标准

哲学渊源: 体现儒家美善合一的审美理想(区别于唯美主义)

现实悖论: 暗示理论上的可实现性与实践中的难达性

常见对象

1. 经典艺术作品 2. 精密工程

3. 完美解决方案 4. 典范行为表现

成语结构

并列结构:尽善 + 尽美

语法功能:多作谓语、补语、定语

作谓语:设计作品尽善尽美

作补语:处理得尽善尽美

作定语: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

近义词

十全十美: 各方面完美(侧重完整性)

完美无缺: 毫无缺点(结果导向)

白璧无瑕: 纯洁完美(比喻手法)

无懈可击: 找不到破绽(防御视角)

炉火纯青: 技艺纯熟(侧重过程)

天衣无缝: 自然完美(超现实意象)

反义词

美中不足: 总体好但有缺陷

瑕瑜互见: 优缺点并存

粗制滥造: 草率粗糙

漏洞百出: 错误很多

一无是处: 毫无优点

实用例句

1. 瑞士钟表匠追求每个零件都尽善尽美

2. 张艺谋导演力求奥运会开幕式尽善尽美

3. 《富春山居图》被誉为中国绘画尽善尽美的代表作

4. 项目经理要求方案修改到尽善尽美才提交

5. 米开朗基罗认为雕刻艺术需要尽善尽美的精神

6. 航天工程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尽善尽美

7. 他在致辞中表示:我们不能满足于好,而要追求尽善尽美

8. 《红楼梦》中黛玉葬花堪称尽善尽美的艺术场景

使用场景

艺术精品评价 工程质量要求

服务标准制定 理想境界描述

哲学内涵

该成语奠基儒家尽美尽善的美学体系。朱熹在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中阐明:美者声容之盛,善者美之实也,强调尽善尽美中道德内核对形式美的统摄性。其永恒价值在于树立真善美统一的终极艺术标准。

成语总结

尽善尽美以道德与审美的双重维度构建完美范式,代表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。相较十全十美更具哲学内涵,比完美无缺更重内容价值。使用时需理解其理念与现实的辩证关系,避免机械套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