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文网>语文>古诗文>>

微信扫码分享

元曲赏析《正宫·鹦鹉曲》原文、注释与深度鉴赏

时间: 美文网编 分享

本文全面赏析元代散家白贲代表作《正宫·鹦鹉曲》,通过原文呈现、字注释、现代译文三重解读,揭示"不识字的渔父"形象背后的文人愤懑。赏析部分结合元代社会背景,剖析作品中"错怨天公"的深层意蕴,展现怀才不遇主题的艺术表达。

原文

正宫·鹦鹉曲 白贲

侬家鹦鹉洲边住,是个不识字渔父。

浪花中一叶扁舟,睡煞江南烟雨。

觉来时满眼青山暮,抖擞绿蓑归去。

算从前错怨天公,甚也有安排我处。

注释

鹦鹉洲:原址在今武汉市汉阳区西南长江中,唐代崔颢《黄鹤楼》"芳草萋萋鹦鹉洲"即指此。

渔父(fǔ):对老年渔夫的尊称,典出《楚辞·渔父》的隐逸形象。

睡煞:熟睡到极致,"煞"为程度副词。

甚也有:"甚是也有"的简写,表"确实也有"之意。

译文

我家就在鹦鹉洲旁居住,是个不识字的打鱼老翁。驾一叶小船出没浪花里,在江南烟雨中酣然入梦。醒来时满目青山映暮色,抖抖绿蓑衣悠然归家去。细思量从前错怪了天公,他确实为我安排了归宿。

赏析

此曲以反讽手法解构隐逸主题。开篇"不识字渔父"的自我标榜实为愤激之语,与白贲文士身份构成戏剧性反差。"睡煞江南烟雨"的闲适画面背后,"抖擞绿蓑"的细节暗示文人被迫归隐的无奈。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双关:字面认可"天公安排",实则"算从前错怨"的"算"字暗藏不甘。元朝废除科举致文人仕途断绝的背景中,"错怨天公"实为对时代的沉痛控诉。

艺术上采用递进式结构:由景(鹦鹉洲)入人(渔父),由行(泛舟)至思(怨天)。"烟雨"与"暮色"的意象叠加,构建出灰暗的情感基调。而"绿蓑"的鲜活色彩恰与文人落寞心境形成色彩反讽,彰显元曲"以俗写雅"的美学特征。

本篇"正宫·鹦鹉曲赏析"完整解析了白贲借渔父形象抒发的怀才不遇之思,通过原文注译与艺术剖析,揭示元曲表面闲适下"错怨天公"的时代悲音,彰显《鹦鹉曲》作为元代文人精神史缩影的永恒价值。

元曲赏析《正宫·鹦鹉曲》相关文章:

元曲赏析《正宫·鹦鹉曲》原文、注释与深度鉴赏

深度解析元代白贲散曲《正宫·鹦鹉曲》,包含完整原文、详细注释、白话译文及赏析。探究渔父意象背后的文人隐逸情怀,解读元曲中怀才不遇的深层表达。...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

精选图文

点击下载本文文档